网站配置信息

设计艺术学院

分享

赓续红色血脉,艺术赋能思政 —— “寻迹李庄·艺韵思政”研学实践活动顺利举办

2025-04-10学院新闻

 

为传承学校“服务养成、知行相济”的校训精神,深化艺术类课程思政“三全育人”改革方案,4月10日,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行“寻迹李庄·艺韵思政”研学活动,通过“红色寻访+艺术创作+思政浸润”三位一体模式探索艺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,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宜宾两周年之际,组织师生队伍踏入抗战文化名镇李庄


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熊劼在抗战博物馆现场开展《李庄与文化抗战》主题微课,深入讲解梁思成、林徽因在物资匮乏中坚持完成《中国建筑史》的学术坚守,以及赵一曼“未惜头颅新故国”的抗日壮举。

熊教授通过手稿、电报等珍贵史料,展示出李庄“以文化抗战守民族文脉,以热血忠魂铸精神丰碑”的双重价值。


设计艺术学院学生以"红色文物叙事"为切入点开展创作实践

在作品点评环节,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聪指出:“学生将梁思成测绘仪、赵一曼家书等文物符号转化为视觉语言,实现了历史记忆与艺术表达的共情共振。”


学院指导教师从专业角度建议:“要聚焦单件文物深度刻画,通过细节质感传递历史温度。”

学院办公室主任廖娟谈道:“这批作品兼具审美价值与教育功能,印证了艺术创作服务思政育人的可行性。”


依托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和古镇写生教育基地,设计艺术学院长期坚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”。学院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创作了百余件关于李庄红色文化的作品,其中以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主题插画等系列作品,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载体。

两院联合举办此次活动系统呈现出“艺术语言讲思政故事”的教学改革案例,为艺术类人才培养注入红色基因。

此次实践标志着学院在艺术+思政”融合育人方面取得突破。师生们以画笔铭刻红色记忆,用设计活化历史文物,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艺术担当,用实际行动践行以美育人、以艺铸魂”的理念,为新时代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