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配置信息

设计艺术学院

分享

成长落落大方,竭力不负众望 —— 优秀学生成长经历分享活动圆满举行

2025-04-23学院新闻

 

4月22日17:30-18:30,设计艺术学院第十期“艺术报告厅——优秀学生成长经历分享”活动在A3122教室举行。


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、2022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李严甜以“成长落落大方,竭力不负众望”为主题,向在场师生讲述她从“小透明”到学生骨干的蜕变历程,并分享了如何将专业能力转化为社会价值的思考与实践。




从“边缘”到“卓越”:三年磨砺书写国奖篇章


李严甜以四个成长篇章展开叙述。


初入大学时,她曾因专业陌生与环境压力陷入迷茫,在课堂与活动中是“被遗忘的那一个”。


但辅导员与专业老师的鼓励让她觉醒:“若不主动出击,便无法成为想成为的人。”


自此,她以“知不足而奋进”为信条,在专业课中积极发言,在竞赛中屡败屡战,最终斩获“国文奖”非遗文创赛道奖项、校级“三好学生”及“国家奖学金”等荣誉。




设计赋能乡村:墙绘点亮彝族童梦


结合专业实践,李严甜以攀枝花“三下乡”墙绘项目为例,诠释“设计改变群体命运”的理念。她与团队为仁和社区设计并绘制融合彝族文化元素的墙绘方案,同时为当地儿童教授绘画课程。




“当彝族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愿景时,我深刻感受到设计不仅是美化环境,更是传递希望。”她表示,这段经历坚定了其未来投身乡村发展相关设计工作的决心。


责任与温度:在服务中淬炼青春担当


作为班长与青协外事部部长,李严甜始终践行奉献精神。


疫情期间,她参与社区防疫服务,为2000余名居民提供物资配送与核酸检测支持;在郫都区困难群体探访中,她倾听残障人士与心理疾病患者的需求,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。


“每一次帮助都让我更理解‘责任’二字的分量。”她坦言,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她学会以共情力与行动力回馈社会。


对话现场:时间管理与成长哲学引共鸣


访谈环节中,学生代表就“如何平衡学业、工作与实践”提问。




李严甜提出“四象限时间管理法”,强调“优先级排序”与“兴趣驱动”的重要性。


设计艺术学院学生代表黄其勇回忆道:“她总能在忙碌中保持高效,深夜画室的灯光与清晨志愿活动的身影,是她坚持的缩影。”


经验分享:用行动突破迷茫期


面对“如何度过迷茫期”的提问,李严甜以自身经历勉励学弟学妹:“卓越源于无数次‘再坚持一下’的积累。”




她总结大学成长哲学为“望远山而力行”——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,更需脚踏实地的行动。


活动尾声,大家纷纷表示:“以李严甜为榜样,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结合,在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。”


产学联动:优秀学子经验反哺育人实践


本次活动通过“成长叙事+案例剖析+互动问答”模式,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路径。李严甜的实践经历也为学院课程优化注入新思路,推动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深度衔接。


在热烈的掌声中,第十期艺术报告厅圆满落幕。李严甜的故事,将继续激励银杏学子在追梦路上步履不停,以青春之力书写时代答卷。